close

  鄧昆倫 王立武 王立榮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0月18日02版)
  個頭不高,塊頭不大,戴著眼鏡,文靜靦腆,他就是劉劍,被稱為中國鐵建十六局集團五公司專乾“懸”事的懸灌梁專家,中國鐵建的“青年崗位能手”、一分部的安全總監。
  事實上,劉劍最初是一名連施工圖紙都看不明白的“純”文科生。
  2006年7月,劉劍從黑龍江佳木斯大學政治思想系本科畢業,到石家莊鐵道學院學了半年測量。2007年1月,他被分配到湖南株洲的十六局集團五公司武(漢)廣(州)高鐵項目部。劉劍知道,在項目部不僅要能吃苦,還要有能力、有本事,要能發現問題,並解決問題,施工隊才能聽自己的。可他那時連圖紙都看不懂。
  “光看圖紙當然看不懂了,你得將圖紙與實體對照著看。”劉劍的技術“導師”、質檢工程師楊宇鵬找來一本橋墩圖紙交給劉劍,“明天你就拿著圖紙到橋墩上看工人怎麼施工。”
  第二天,有點恐高的劉劍拿著圖紙,戰戰兢兢地爬上了有兩層樓高的墩身,眼睛都不敢往下看。劉劍咬著牙蹲在墩身模板上,一邊看圖紙,一邊看工人施工。一天沒看明白,第二天再去,他漸漸地看出了門道。三天后,劉劍不恐高了,圖紙也終於看懂了。
  4個月後,項目部將一個重要任務壓在了劉劍肩上——負責趙家壩特大橋(40+56+40)米懸灌梁的技術。
  “讓一個文科生乾懸灌梁,這事是不是太‘懸’了?”有人提出了疑問。“什麼事都有第一次,劉劍比較細心,還有楊宇鵬帶著,應該沒問題。”項目部領導拍板說。
  形象地說,懸灌梁就像一個人向兩側平伸胳膊,橋墩如同人的軀幹,懸臂梁段像伸直的胳膊,施工人員利用懸灌梁的主要設備——一對能行走的掛籃,一段一段地把“胳膊”伸出去。
  那段時間,正值湖南高溫,人坐著不動都會出一身汗。劉劍一直堅持白天在現場盯著工人按圖施工,晚上不值班就抱著專業書本猛“啃”。
  2007年10月,劉劍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座懸灌梁順利完工。11月,項目部又把王灌鋒特大橋(70+125+70)米懸灌梁的重任交給了他。
  “當時工期壓力大,我只能白天黑夜在工地上盯著,每天要工作14個小時以上,那也是我參加工作8年來最辛苦的時候。”劉劍說,懸灌梁施工有8大工序幾十道小工序,他就和同事一起研究,從中尋找可壓縮時間的環節。
  “掛籃正常行走需要6個小時,被我們優化到了3個小時。”劉劍據此總結的QC成果《提高掛籃行走速度》還獲得了集團獎勵。
  2008年9月,小有名氣的劉劍出任五公司京滬高鐵項目部工程部副部長,具體負責跨薛棗公路特大橋(60+100+60)米懸灌梁施工。
  “乾懸灌梁大多都在搶工期。”劉劍說,為了協調各方加快進度,他每天都要接打很多電話,最多時一天達到300多個,隨身帶著的兩三塊手機電池經常被用光。
  “雖然忙,但心裡有底,不急。”劉劍對懸灌梁施工工藝融會貫通,施工出來的梁面六面坡線型漂亮,平整度也達到了精度要求,獲得了業主“綠牌”獎勵。
  2010年5月,劉劍北上大慶,負責哈(爾濱)齊(齊哈爾)客專兩座主跨64米的懸灌梁。“這兩座懸灌梁緊鄰既有線濱海線,距離防護網僅5米,安全防護要求高。”劉劍就和其他技術人員一起,將掛籃封閉起來,像是一個沒有蓋子的盒子,有效避免了墜物、侵限等安全風險。
 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,劉劍被派到山西中南部通道項目部,突擊完成了主跨56米雙幅跨京福高速公路懸灌梁施工。
  2013年,劉劍被聘為工程師,並完成了安徽當蕪大橋(65+100+65)米懸灌梁施工。
  因為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,劉劍已經成了十六局集團五公司的懸灌梁專家。可劉劍說:“我沒有什麼不得了的故事,更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。我只是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工作,儘力做一個有用的人。”  (原標題:專乾“懸”事的“純”文科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x79uxllj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